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52:什么都往好处去想,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二)05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732ctyrzw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二)05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波浪是水,大海还是水,大海所激起的波浪,统统是水,叫做了妄即真,依真起妄,就是大海起这个波浪,全妄即真,所有的波浪,统统是水,所以,其本体的本质,实都是一样,你如果要说,它们有别异,亦不可得,异,就是如果你硬说,它有种种的差异,别异,其实是不可得,这个异,亦不可得,这个异,稍微停顿一下,就是有,说:海水跟波浪,说:有异是不可得的,你说:藏识跟前七识有异,那也是不可得。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:不坏常住的真相共有八种,八识的真相,实都是不坏,纵然你修无相,也不可以着一个无相,佛说无相是破除执真,因此啊,也不可以着一个无相。所以,譬如大海所激发起的波浪,波浪跟大海,它的水性,湿性,都是一样的,是则没有什么差别,虽然我们诸识千差万别的执着、分别,但是,当体即空,藏识的这颗本心、本性,这个本质,其实都是一样的,如果你硬要说它们有别异、不同,是不可得的,这万法归一,那一归何处咧,一归不可得。

【注释】“不坏相有八”:此谓八识虽各有其别异之相,然此各各别异之诸识相当中,亦皆各含有“不坏”之真“相”。故(所以),八识之真相,实皆不坏也。“无相亦无相”:然以究竟言之,八识之相,连真相在内,都是无相、无体,诸位,讲真相是为了破除假相,着一个真相,那就麻烦了,就坏了真相。但唯心妄想。此处说“无相亦无相”,则类似“是空亦空”、“无生亦无生”。因世人闻“无相”,辄以为无相是一种相状,只是有别于“有相”的一种相。所以,你讲着一个无相,又变成有相,有什么相呢?有无相的相。为破此执“无相之相”的迷,故(所以)说“无相亦无相”。真修行人讲到无相,也不可以着一个无相。盖佛所说的“无相”本来为(是)破“有相”的执着,有相执破了之后,若还存个无相,或(而)反执此无相为有法,便大失无相之义旨,所以,在金刚经里面讲,是吧,我所说的法,皆不可取、不可得、不可着、无所住,我所说的法,都不可着、不可执、不可取,因为,那是方便。

故说“亦无相”以破无相之执。大凡,有相易去,无相很难除,这句话重点,是说:着法执的人很多,就会自立门户,无相,它是一种法,很多人误认为,他自己是大修行人,够资格拿起佛陀的鞭子执教,左批小乘,右批大乘,八大宗派,骂得一无是处,诸位,这个问题就出来了,真正进入无相的人,他这圆觉的自性一出来,他是无尽的修养、包容跟宽恕的,这是真正的修无相的人,他不会化作一种语言、文字,他一直讲:无相,无相,你这个就有相啊,你一直批评别人着相,你这个,问题你也着,因此,真正无相的人,他没有这个法,无相的法的一种执着,是真正破除法执,因此啊,别人犯的过失,我们文殊讲堂听经闻法的人,不可以重蹈覆辙,有修,没有修,别人有修行,没有修行,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,我们不能一直用我们讲堂听经闻法的人,去批判别人是与非,别人对不对,不重要,我们自己要契入真如的本心,这个重要,所以真正悟道的人,他有绝对的包容,不会化作语言、文字,去批判,但是如果他要做一种冷静的、客观的引导,他也会有一种含蓄和谦卑,不会肆无忌惮地去伤人,不会这样子的。

你看,佛为什么称为大慈大悲愍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因为,众生的境界不到那个地方,佛只抱以怜悯的心,所有的众生都像佛陀的儿女一样的。虎毒不食子啊,老虎再怎么恶劣,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儿子去吃。那么,佛陀把所有的众生,当作是自己的儿女,当然就是想度他,不会把他当作一种敌对,所以,我们真正的敌人,在内心深处的观念,就是这个道理,敌人不在外面,在我们内心的深处。因此,真正去契入真如的人,喔,记住,你只要Enjoy的,你就享受这一份宁静的心就好,不计较、不比较,也不说他人是非恩怨,如果大家在讨论某一个人的知见,客观的讨论,没有公开的,也没有去伤人,这个是可以引导,可以参考,因为,你不希望别人走错路,私下很有修养地引导他。

故(所以)真修者于此须要留意。简言之(简单的说),“无相”为去执妄之情,以达真;诸位,三藏十二部经典,统统在讲这几个字,去执妄之情,以达真,三藏十二部经典,都统统就破妄显真,统统在破除虚妄的东西,而显示那一颗真心。“亦无相”为破执真之见,俾使真妄皆忘、情见俱离,如是尔焰方净,尔焰,就是所知障。豁豁如虚空,胸中不存半点墨,墨就是黑点啊,胸中不存半点墨,就是我们现在的语言讲的,心中不着一知、一见、一法、一相,这个特别的重要,修行人,就是不着任何的一个知、一见、一法、一相,是胸中不存半点墨。无有少法可立,为什么无有少法可立呢?因为,诸法毕竟空寂。方是如来说无相之本旨。

“譬如海波浪,是则无差别”:此承上谓,虽然藏体本无相,而诸识现有相,而此等有相,实亦(也是)无相,只是托缘妄现,因此诸识与藏体同一无相,并无差别。譬如“海”水与“波浪”,两者实无差别,波浪只是由境风之缘,一时现起的现象,海水之质并未变。又,波浪为从海水起,故(所以)波浪之质与海水之本质是不会两样的;海水是咸的,波浪当然也是咸的,海水是湿性,波浪当然也是湿性,体没有两样。同样的,七识是从藏体起,因此七识与藏体之质也一定不会两样,而藏体无相,故(所以)七识也应当是无相,本同一真,只因境缘而有妄相乍现。所以说两者是究竟“无差别”的。在这里,再补充禅宗讲的,舍之又舍,以至于尽,为什么要这样做,就是功夫,要再加功夫,要在加功夫,舍之又舍,以至于尽,因为还没有达到无相,所以众生,他的执着,是没完没了的。诸位,圣人跟凡夫,都是四个字,只要是凡夫,那就是,没完没了,只要是圣人,他就是:有完有了,歇即是菩提啰。所以,我告诉你啊,圣人不会跟凡夫吵架的,也不会在网路这样论战的,因为语言、文字本身,它就是一种陷阱,扯不清的。

“诸识心如是,异亦不可得”:不但第六识与第七识无别异,即使前七识与第八识心体也是一样,同为一体,无有别异。“诸识”在此指前七识,“心”指阿赖耶,亦即(也就是)藏识本体。

【义贯】“八”种识之中,各个皆有“不坏”之真“相”,而此真相以及八识之妄相,复皆是“无相”,然此无相亦不可得(“亦无相”)。“譬如海”水与海水所生之“波浪”,二者虽见有差别,其本质“则”并“无差别”。前七识与阿赖耶识也是如此,其本体之本质实都一样,你若要说它们有别“异亦不可得”。

所以,在座诸位,你要怎么样下手,你只要下手对的话,你两个角度,你就开悟,一、照见万法皆空,诸法本来就空,没有任何的增减,用第一个,照见万法皆空。第二个,用绝对的平等心,对待每一个众生。再讲一遍:用绝对的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,那个平等心就是佛的心。学佛没有抓到重点啊,会修得很久,你可以看到一切众生,因境就起妄心,因为有种种的境界,他就起种种的妄心,那很容易看得很清楚的,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卡在——他看到境界就会立某一种观念,这个观念跟别人合不来,他就变成敌人,所以,为什么?两个人好朋友,或者是兄弟那么好,还会因为某一些看法,老死不相往来,为什么?就是卡在某一种观念。像我们不会啊,是不是啊,今天如果说,你来我们这里听法不相应,那么,就是无缘啰,那我,师父不会去批评你,攻击你啊,乃至于说:哎呀,法师,你有你自己的知见,看法,我们也尊重你啊。在一个悟道圣人的心性里面,没有说,哎呀,去把他当作是个敌人,因为缘起法的东西,就是有缘跟无缘而已啊,有缘,说法令解脱嘛!无缘,合掌令欢喜嘛!你看,佛法,它是这么地洒脱,这么地自在,而凡夫不是。

有一次啊,我们有一个居士,供养了师父面包,这个面包啊,然后,我随手拿来,那个当然是好几年前的事,我随手拈来了,就发给其他的人吃,他在当场啊,很不悦,非常不舒服,就是,我是要供养你的,你就是要吃啊,我才种到了福田啊,我说:你那包那么大包,那我不撑死了,买的东西一定要师父吃,那怎么吃啊,那么多。像我们讲堂,很多人买了红豆饼,一次买了二十几个红豆饼,我又不是红豆伯,这么多的红豆饼,拿来统统要师父吃,才种到福田,我不就撑死了,那个人参,统统要师父吃,会吃到流鼻血的,所以,要看情形嘛!是不是啊,我说:不要这样子,因为这个知见啊,你就要想说,师父有吃到一口了,你就修到福田了,有的人,这很执着的,非常执着的这个,就是我给你的东西,你一口都不可以分给别人,就是你吃,你吃你拉,这样,经过你的消化系统,这样,我才有修到福报,喔,这个实在是很难。最后一句说:前七识与阿赖耶识也是如此,其本体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,你如果要说它们有所差别是不可得的。

这一段再念一遍,强化我们的这个观念。八种识之中,各个皆有不坏之真相,而此真相以及八识之妄相,复皆是无相,然此无相也不可得,也是无相。譬如海水与海水所生的波浪,二者虽见有差别,其本质则并无差别。前七识与阿赖耶识也是如此,其本体之本质实在是都是一样,你如果要说他们有别异亦不可得。

242页。【心名采集业,意名广采集,诸识识所识,现等境说五。】这个是指八识之名的由来,为什么有第八意识?什么叫做第七意识?什么叫做第六意识的由来?什么是前五识的由来?在这里,都有一个交代。八识之名的由来的是怎么样呢?心名采集业,这个第八意识呢,心,是指第八意识心,名采集,采集就是执取,集是什么,集善业,要不然就是集恶业啊,集善业,或者是集这个恶业啊,就是积集,累积的意思,第八意识就像仓库,执取了善业、恶业,把它累积起来,存放着,作为将来的,未来的因果。而第七意识的末那识呢,意,就是指第七末那识的意根,名为广采集,广采集,就是广泛地去执取,但是咧,它不像是仓库,它只负责执取,仓库,善恶业是第八意识心负责的,所以,第七意识呢,内缘八识,执为我,然后,外呢,缘前六识,执为我所,对内执着见相二分,我的精神领域,看到了外在的相,自相、共相,统统认为,那个是我,而外面的执着啊,怎么样?对外来讲的话,是前六识所面对境界的,统统认为,那是我所拥有的,所以,内执缘内八识,执我,外执,指执前六识为我所,所以,第七意识,名为意,名为广采集,广泛的采集,只负责采集,不负责存放,存放在第八意识,就像仓库一样。接下来,诸识识所识,所缘的五尘影像,诸识所缘的五尘影像。

简单讲:就是前五识,前五识所缘的五尘的影像,怎么样?识,是指第六意识,为第六意识,最后,所识就是所分别,这是第六意识生起的原因,第六意识生起的原因是什么咧?再讲一遍:诸识,就是前五识,前五识所攀缘的外境的五尘境界的影像,第二个识,是指第六意识,第三个识,是指分别,第一个识是指前五识,诸识,第二个识,是指第六意识,第三个识,是指分别,分别所识的对象,这个是第六意识生起的原因,诸识识所识,意思是:前五识诸识所缘的五尘影像,为第六意识所识,所分别的对象,这个就是第六意识生起的原因。接下来,现前现量,现前的现量,等同之五尘境界,而说五,意思就是:这个五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为什么同时讲咧,因为都是面对境界,都是面对外境,眼识、耳识、鼻、舌、身,因为都是面对外境,所以,一起讲,所以,现,就是现前的现量境界,等同,相同都是五尘,简单讲:五识都是面对五尘的境界,所以,一起谈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因为这五识都是面对现前的现量去分别的,所以一起说,说五,这个说五就是前五识生起的原因,因为面对境界去执着,分别。

这一段,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:第八识之心,之所以得名为心,是因为它能采集,积集这些,怎么样?善业,还有恶业,如同仓库,把它储存起来,而第七意识的末那识,对内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对外执着前六识为我所拥有,所以,广采集,它只负责采集,不负责储藏,诸识识所识,前五识所缘的五尘影像,为第六意识所分别的对象,这是第六意识生起的原因。因为现前的现量,等同的一个五尘境界,所以,我们同时说它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这些五识生起的原因,如果这句把它倒回来讲,会比较顺,为什么前五识一起说明咧,因为前五识面对的是现前的现量,统统是五尘境界,所以,同时说,就是这个意思。

【注释】“心名采集业”:“心”是指第八识。阿赖耶识能“采集”善恶诸“业”,为总报主。“采集”,执取、积集。“意名广采集”:“意”为第七末那识,因末那内外两边攀缘,内执第八识为我,外执前六识为我所,以其内外攀缘,故称“广采集”。诸位啊,在这里稍微看一下,我的两边,这个为什么第七意识,这个是第八意识,第七意识它就是像一个桥梁,这是第八意识,(师父以右手示范)这是前六识,(师父以左手示范)那么,第七意识就在这里,(师父示范两手的中间)对内,第七,对内,执着第八意识为自我,对外,这前六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意,然后,第八意识在这里,第七意识在中间,对内,执着第八意识见分为自我,对外,认为前六识都是我所拥有的,那这样听得懂吗?对内、对外,刚好这个,第七意识就是一种桥梁,对两边都执着的意思,所以,第七意识所执非量,就是第七意识所执着的东西,统统是影像而已,第七意识所执非量,这没有一样是真的,因为着一个见分,着一个相分,那么,看的都是偏激、偏差,所以,强大的第七意识,会变成一种偏激的行为,强烈的执着,会造成人类偏激的行为,因此,学佛,它是属于中道,也没有中道的执着,说:中道就是离两边,叫做中道,但是,如果着一个中道,又着一个边,又掉进去中道这个边。

“心名采集业”:“心”是指第八识。阿赖耶识能“采集”善恶诸“业”,为总报主。“采集”,执取、积集。“意名广采集”:“意”为第七末那识,因末那内外两边攀缘,就像桥梁,左边、右边,统统啊,怎么样?要攀缘,内执第八识为我,外执前六识为我所,以其内外攀缘,所以称为“广采集”。“诸识识所识”:“诸识”,是指前五识。第二个“识”字,为(是)指第六意识。“所识”,是所分别、所了别。此句谓前五识(“诸识”)所缘取之五尘影像,为第六意“识”之“所”了别。这是颂第六识生起之因。“现等境说五”:“现”,是现前,“等”是同等、同一,没有别异,亦即(也就是)现量之义。因现量与比、非二量比较起来,可说是与现前之境几乎是一样的,没有加上私情的附会与扭曲,所以称现量为“等”。此句谓:攀缘“现”前现量之五尘“境”,便是前“五”识生起之因。诸位,前五识一起讨论,是因为都是面对境界,都是面对五尘,都是面对尘,所以一起讨论,是这个原因。

【义贯】第八识“心”之得“名”,为其能“采”取积“集”善恶诸“业”。诸位,这个积集,就是累积起来,就像仓库一样,八识田中,所以,一掉进去,善、恶业的种子,说:不是不报,只是时候未到,一定要报。因此啊,人啊,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,也就是说:在还没有掉进去,这个善恶业的种子啊,你就要好好地克制自己了,因此啊,在最微细的种子,还没有落下去的时候,你就必须要选择善的,譬如说呀,行十善啊,或者是修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六度,这个都是善的真理啰,然后,再来,最上的,无上的菩提道了,这个都是最上善的啰。所以,要落下种子,可以,要落下这种善的种子,将来你的苦,就会慢慢地减少,如果你实在是没办法理解,记得师父一句话,什么都往好处去想,为什么?因为往好处去想,你落下去的种子,他就会是善的。我们所有的作用,都不离第八意识这个仓库,既然要搬种子,就像我们这一块田地啊,这块田地呢,你要种什么经济作物,那由你自己选择。

譬如说:你要做犯法,我种这个毒品,海洛因,这个毒品,像这个哥伦比亚啊,或者南美洲,很多的这个毒品啊,像墨西哥那个地方,墨西哥啊,它那个地方喔,像南美洲啊,我看那个新闻报道的,还有那个一些Discovery的频道,或者是一些地理频道,都有报导,喔,那很恐怖的,他们那个毒品的势力,强到吓死人,也就是说:你一个警察局的,你想想,有没有办法想象,那个地方警察的警察局,没有一个人敢调派到那个地方,去当警察局的局长,这样要够严重吧,为什么?因为调派去那个地方,那个地方统统种毒品,而且那个毒枭,枭雄那个枭,喔,那个很凶恶的,穷凶极恶的,那个你是局长,没有几天,就砰、砰,就开枪干掉了,所以听说,要调到那个地方,去当警察局长,没有一个人敢的,那个警察就说,那我辞职,没有人敢去的,其中有一个最勇敢的,就是女警察,一个女人喔,你不要看猫没点喔(台语俗谚:瞧不起人),她自告奋勇,我去当,那个地方的警察局局长,喔,去的话,就自己去啊,单枪匹马,还不到三年,怎么样?横死街头,还干不到三年,横死街头。那个地方没有人,那个警察局派不到人要去拉,那个毒枭有没有很严重啊。

所以啊,你要种好的因,或者种恶的因,那个毒品的利益啊,喔,不得了,有用狗啊,缝在这个狗的肚子里面,你想都没有办法想到,还有那个牙膏,那牙膏啊,那个毒品,喔,我看了那个报导,我才知道那个牙膏,牙膏的下半段是毒品,你要挤,挤出来一样可以刷牙,上面是牙膏喔,那个很厉害的,那牙膏,那整条牙膏,你看很正常,你要挤出来的牙膏,可以刷牙的,可是,下半截是毒品。那有的人啊,塞在肛门,那些欠赌债的人啊,把那个毒品塞在肛门,如果,怎么样?因为那塞太久了,破掉了,有的人是用吞的,X光扫描出来的时候,哇!全身都是毒品,有的人在里面爆掉,这个很毒的东西,一下子就暴毙了,海洛因啊,四号海洛因,那个一点点的毒品,可以镇痛啊,大量的,一下子就死了。

讲到这个善、恶业啊,哲学家讲了一句话,很有道理,他说:这一句话,你一辈子要背起来的,他说:生命没有写好的剧本,要演什么角色,请你用智慧选择,哇!写得太棒了,生命没有写好的剧本,要演什么角色,请各位用智慧选择,你可以选择演一个善良的人,但是你没智慧,就会演一个愚痴极恶的人,那你也可以用大般若智慧,演一个解脱自在的人,那么,你也可不必学佛,然后,演一个极端穷凶极恶,大愚痴的人,生命没有写好的剧本,要演什么角色,请用自己智慧选择,也就是,生命要掌握在自己,生命掌握在自己,第七末那“意”识之得“名”,为其于内之藏识,外之前六识两边,“广”为攀缘“采”取积“集”,而执为我我所。前五“诸识”所缘取之五尘影子,则成为第六意“识”“所识”别之对象。攀缘“现”前与现量“等”同之五尘“境”,则“说”是前“五”识生起之因。

经文:【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:青赤诸色像,众生发诸识,如浪种种法,云何唯愿说。】这前面那一段,尔时大慧菩萨用偈语问世尊说:青赤五尘这些色相,所引发的眼识等等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引发了众生诸识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第六意识,或者第七意识。如浪种种法,这个是用眼睛看得到,是实有的,为什么又说无相咧,全世界那一个人说,没有海,没有浪啊,你不是睁眼说瞎话吗?如浪种种法,它统统看到,实实在在,是要大海,要这个浪啊,世尊为什么说,又说,它是无相,也无相咧,这到底是什么道理,唯愿如来为我解说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”:如佛前面所说,“青、赤”及珂、乳、石蜜等“诸”外在“色像”尘境,能使“众生发”起“诸识”,如此则心与境皆有实体;又说“如”风鼓“浪”而生“种种法”,如是则风与浪亦皆是实有,“云何”世尊接着又说无相亦无相,此理为何?意思就是:一切众生看到大海,看到浪,见到风,鼓起大浪,这个,大家很清楚地看得到,又为什么说:无相,也无相啊,“唯愿”如来为我解“说”。

244页。【尔时世尊以偈答曰:青赤诸杂色,波浪悉无有;采集业说心,开悟诸凡夫。】尔时世尊,也用偈颂来回答大慧,说:青赤诸杂色所引起的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这些如同要波浪的意识,令心起伏不定,其实是悉无有,就是,都空无自性,实在是,唯心所现。采集业说心,采集前七识所造的善恶业名为心,名为第八意识,如同仓库,一直把它储存起来,世尊只是比喻,方便来开悟诸凡夫。令凡夫净其自心,然后呢,莫作诸恶,这只是一种比喻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以偈答曰”:我所说外在的“青赤”等“诸杂色”,与作为比喻的海水中的“波浪”一样,皆“悉无有”实性,都空无自性,实皆唯心所现;虽然外境之性实非有,而我却又说“采集”前七识所造之“业”者,“说”名为“心”,而究其实,原无一法可以采集,因为没有能所,能缘之心本空嘛,所采集的这些还是空,空不采空,空不来到空,如何采集呢?空性不来到空性,如何采集,空性的能缘心,也没有来到这个缘起的假相的境啊,诸法本无来去、生、增减,如何采集说,所以说,究其实相,原无一法可以采集,因为能缘心空,所缘境还是空。这是为了“开悟诸凡夫”,所以记得,佛所说的法,都是方便开悟诸凡夫,不是有真实的法,令净自心,莫作诸恶,(以免虚妄造作诸业,而堕入虚妄因缘之法,不能拔出,如海起波浪,不能自止,虽然海浪只是妄相,其性唯水,但以凡夫无智,不能见真,所以故令离妄。)

接下来,【彼业悉无有,自心所摄离,所摄无所摄,与彼波浪同。】嗯,这个字这么少,但是它的涵义却很深、很多。彼业,意思就是:事实上,说到那个业,现在就是讲到那个业,这一句就是,业性本空啦,彼业本悉一无所有,因为它是空无自性嘛,所以,业性本空啊,懂得忏悔的人,是改过,用一颗真心的改过,这个是真正的忏悔,要不然的话,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今对佛前求忏悔,这个业,你不了解业性本空,那要忏到什么时候,如果了业性本空,以前所造的,那么我们放下,好好地求忏悔,了悟了这颗真心,也无业,本来就一无所有,那么,忏悔就清净,所以,事实上,所有的哪一些所谓的业咧,彼业本悉一无所有。自心所摄离,是故,我们自心所采集的这些业,所摄,就是所摄的种种的业,所采集的种种的业,其实是分离的,意思就是:诸业本空,唯心现故,其实并没有,所有卡住,都在卡住你这个妄心,着于妄相,你只要记住,心卡住,是问题出在哪里,心卡住,统统在卡住那一颗妄心,就是观念的意思,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,可是,它已经发生了,或者对未来一个期盼,一个想象,把它设定的标准很高。

有一个妈妈,限定这个女孩子,她的小女儿读国中而已,限定她这个每一科都要考一百分,因为爸爸、妈妈很成材的,爸爸、妈妈两个都是医生喔,都是国立大学的,都很有成就的,可是,要求这个女儿非常地严格,每一科都要考一百,要考满分,有的满分不是一百的,都要考满分,哇!每天啊,回到家,考不到,她女儿成绩已经够好了,全校名列前茅,回来还是批,还是骂,后来,骂到她这个女儿承受不了,这个女儿跑去自杀,死了,听到这个,就很恐怖了,希望这个女儿很好,很好,可是她无法承受了,她无法承受这个爸爸妈妈的期盼,干脆去上吊自杀,去死喔,死在河岸的底下,跑去自杀喔,这个爸爸妈妈,不晓得怎么哭喔。因此,爱这个孩子好,要看看这个孩子的根器,她就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,不是读书的料子,行行出状元嘛,不一定要读书嘛,看看这个女儿,她兴趣什么嘛,你可以好好地引导嘛,职业学校,也有人成为状元的,面包有面包的状元,寿司有寿司的状元嘛,裁缝有裁缝的状元,这搞百货公司,人家一年赚多少钱,随便一个摊子,人家肯吃苦的,也一样可以赚钱嘛,行行出状元嘛,不必对女儿搞到这么严格,这个就是了解佛法跟不了解佛法,处理事情,差很大,她爸爸妈妈如果有学佛的话,这个不幸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,她知道孩子的能力啊,就由她来发展,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,你给她过多的压力的话,不一定能够成熟她,你的期盼,不一定能够成熟孩子,你的方式,也不一定适合那些小朋友,因此啊,要栽培我们的儿女的话,你还是要冷静观察时间跟空间,还有那个根器,看她是不是可以承受。

那么学佛有一个重点,学佛,就是要让每一个人,有更大的承受力,更大的忍耐力,学佛,就是在学这个,在没有学佛的时候,讲两句就暴跳如雷,可是,学佛以后,他的忍耐力跟承受力,会非常地强,他可以走过生命的阴影,再大的痛苦,不幸,他都会观照,他都会接受,危机就是变成他的转机,本来感觉到很不幸的人生,转不过来,快去死掉了,去自杀了,听到了佛法以后,细细地品尝佛陀所讲的真理,透过师父的表达,理解,佛陀要我们把不幸化为真幸,把不幸的事情,变成一种真实的幸运,喔,我学佛了,我知道人生宇宙的道理了,我非常、非常地幸运,嗯,本来生命是一种煎熬,现在,生命变成一种享受,哇!太好了,了解第一义谛大空,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,是离一切能所,所以说,是故自心呢,所采集的业要相离,诸业本空,唯心现故。

接下来,因此,心所摄之业,无所摄,意思就是说:我们心所摄的这个业,其实啊,也无所摄性,所摄无所摄,就是我们所摄之业,其实也是空无自性,叫做无所摄,其实是无所摄,意思就是:你执着的东西,产生的妄动的心,这些波浪,七识心,其实是不存在的,意思就是:因为我们甘愿变成境界的奴隶,也不愿意变成真心的主人,我们一切都是欲望的奴隶,境界的奴隶,我们也不愿意过着理性跟智慧的主人。这正与彼波浪同,这就像海水中所起的波,每一波都有海水的性,是相同的,意思就是说:由境界风吹拂而起,唯有妄相,其实是空无自性,虽然是妄识,空无自性,但是,当体就是真心,也不离妄,所以,离妄也找不到真。

整句的意思是说:事实上说的,我们所说的那个业,彼业,悉,加一个字「本」,「本」悉一无所有,这样就看得懂了,悉的上面加一个「本」,事实上所说的那一些业,彼业,本悉一无所有,因为空无自性,业,仍然是唯心所现,唯心妄动。所以人家说,哎呀,我业很重,那就表示,她的烦恼很多,烦恼很多,那就有业,那没有烦恼,没有执着,那业,就业性本空啊,没有这个东西啊。是故,自心所摄是相离的,自心所采集的这个业,其实是不存在的,因为诸业本空,没有你所能采集的东西,因此,心所摄之业,怎么样?并没有所摄之性,因为空无所有,所以,所摄之业,其实空无自性,没有真正的摄,所以无所摄,亦无所摄,所摄之业,其实空无自性,其实是无所摄。这正与大海水与波浪所现起的种种波浪的道理是一样的,由境界风吹拂而起的浪,但是,这浪就是水,大海的水,大海起的波浪,大海水跟波浪,统统是海水,这样两种水。唯有妄相,实无自性,也就是,我们现在所显的,显现的正报、依报,这个自相,还有共相,所显现的五蕴身,还有共业所感的人生跟宇宙,统统是忘相,这是由八识田中,所起的能所不断的一种执着,其实是空无自性的。

因此,正报是妄,依报也是妄,但是,如果你开悟了咧,正报是真,依报也是真,为什么?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。真如所显现的万法,当然是流露真如来用啊。所以六祖讲嘛,什么是佛性?佛性就是无常,佛性若是常,那失去作用,所以,开悟的时候讲,佛性是无常,能依体起用啊,如果佛性是常,那你如何转识成智,你如何转烦恼成菩提,你发什么大心,从凡夫一直到成佛,当然佛性是无常啦,那这个是讲大悟以后,讲:佛性是无常,那是为了要破除那个执着佛性是常的啊,若佛性是常,那就一摊死水啰,说:不开悟的时候讲:万法是无常,我们佛性是常,这个是阶段性的,如果是大悟以后咧,佛性是无常,是为了破除执着佛性的常的,所以每一个时空都不太~看看根器啊,所讲的法略有不同,但是呢,究竟义是相同的,是唯有悟道见性的人,才知道有时候是讲常,有时候讲无常,有时候讲非常,有时候讲非无常,有时候讲有,有时候讲无,为什么?这些都在恢复我们~破除一切执着恢复我们的原来的心的真如自性。

【注释】“自心所摄离”:“摄”,即(就是)摄取,指能采集之心。“所摄”即所采集之业。“离”,是相离、分离、不和合、无之义。此谓,其实“自心”与其所“摄”取之业,实相分“离”、实在是相离的,不和合的,为什么不和合?诸位,能缘心,所缘境,都是空无自性,所有的业,也是和合而生,妄动、忘执,就是业,妄分别就是业,烦恼不断就是业,而这些本来就不存在,所以,不和合的意思就是空不来到空,能缘心,空无自性,所缘境,空无自性,空不来到空,能缘的心不可得,所缘境也不可得,所以叫做不和合,你什么时候看到虚空来到另外一个虚空,你什么时候看到,简单讲法不和合。是故,心虽现有采集,而心中实无诸业,以诸业本空,诸位,妄动则有业,妄现则有业,若无妄诸业本空。唯心妄现故。因此,自心既离于所摄取之业,而心中无有所摄,便无能摄,故此句实即是言:自心实无能摄之性;因无能摄之性,方能离于所摄。“所摄无所摄”:上一句言心实无能摄,此句再说连所摄之性亦无。因所摄者,与水之波浪一样,托缘妄现。故(所以)此句谓(是说):心“所摄”取之业,实“无所摄”之性。

【义贯】事实上所说的那些“业”本“悉”一“无”所“有”,是故“自心”与其“所摄”取采集之业,实相分“离”,不相和合,为什么不相和合,因为,诸法体性本来就空,空的东西,硬要说有,那就是妄,所以说,有业,其实那是妄动,妄心停不下来,就有妄动、妄执、妄业。因此所谓心“所摄”取之业,实“无所摄”之性,这正“与彼”海中所起之“波浪”相“同”,由境风吹拂而起,唯有妄相,实无自性。这个空无自性,是整部大藏经,在座诸位,这有两个阶段,佛对二乘人讲,缘起、空无自性,佛对究竟大乘(义)讲:万法唯心现量,不谈境,境已经不可得,谈什么呢?万法都是唯心现量,所以,佛有分两大步骤,说: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我佛大沙门,常做如是说,是为了什么,是为了让一切众生了达,诸法缘起的东西,它空无自性,没有实在的相,都是因缘生的东西,都是假的东西,都叫你要离,那意思,见缘起,即见法,见到了缘起,就见到了佛所说的法,受用,让一切众生了解。

所以,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,我佛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,是为什么要这样讲?就告诉只要缘起法,都空无自性,众生所看到的缘起的假相,众生谓有,而真实理地,却是没有,这个是第一个步骤。等到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,再讲般若智慧,最后再讲圆顿大教,即心就是佛,当下就是,因为诸法空无自性,既然诸法空无自性,就没有东西可以讨论,所以,无法唯心无境,因为境不可得,那么,就讨论这一颗心,讨论这一颗心有两种,一种是妄心,识心分别叫做妄心,一种是真心,因此啊,大乘教界里面,最后,缘起法不讨论,讨论什么,讨论你到底是识心,还是真心,那么,识心有相生、相住、相灭,再来就是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,生灭有两种,相生、相住、相灭,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,真如,唯一,真如没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所以为什么破除粗糙的,执着的生灭,还留着一个种子跟习气,种子跟习气就很难断了,这个就是微细的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,这个很难的,所以很多人修行,修到一半,力不从心,他用体力要拼过那个业力,他根本没有办法。

所以,很多人就不来听经,讲堂有一些年岁大一点的,啊,我不听经啊,我要拼啊,碰到师父就,我要拼生死啊,每次都是这样,跟我这样讲,然后就,你要从哪里拼起咧?是要从厨房,还是从地下室,你要从哪里拼起,还是从你的房间拼起,你说,我听看看啊,教义不懂,教理也不懂,心性也不明,你要从哪里拼起呢?拼不来啦,三个字,不要骗啊,我就不相信,你会有多行,答案就是这样子啦,所以,这个听经闻法,他才有一个正确的方向,喔,就是这样子,解就是行嘛,你今天来听经闻法,哪一个触动你内心深处,回去万缘放下,这个不是行,又是什么,听经闻法以后,烦恼少一点,这个不是,这个才是修行啊,你以为修行在佛前喔,不对,修行在日常生活,在行住坐卧啊,道在屎尿中啊,道在树上,道在山林中啊,森林中,道在高山处啊,道在水中游,何处不是道咧,因此要改变观念,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观念。因此啊,记得,生命没有写好的剧本,要演什么角色,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选择,你今天,你就是自己心中所选择的一个佛道嘛,记得,自心所起的波浪,不是靠别人可以平静的,one more time自心中所起的波浪,不是靠别人可以平静的,要靠你的智慧力,真正的放下,要不然你只得到安慰奖,啊,你在烦恼的时候,别人安慰你两句,你在烦恼的时候,别人安慰你两句,这个只是安慰奖啊。

上一堂课呢,讲到最后一句话,说:修行不能单靠体力,我们无量亿劫来的这个业力,非常的强大啊,所以,我们修行要靠智慧力,智慧的力量,来打破这个无明的业力,才有办法。所以,我们如果一直靠体力,因为业力,它是无量亿劫以来的累积总和,那么我们,体力呢!只是今生今世而已喔,是今生今世而已,所以修行,绝对不能靠体力,没有体力,当然不行啦,意思就是:不能只有在肉体上用功的意思,真正修行人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来打破这个无明,这个才是真正修行人。

因此啊,在座诸位喔,我来举一个例子,譬如说:这个人很用功,拜佛、念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...拜佛、念佛,喔,看起来很精进,这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功,可是,他懂得心法,碰到什么事情啊,左边这个人暴跳如雷,一下子,只是小事而已,也不关他的事,他就一直牢骚、抱怨、不满,然后,虽然他也精进在用功念佛,可是这个人,右边这个,我这右边这个人,他只写一张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他都不必用功喔,他就抓到修行三藏十二部经典,修行的重点,他就抓到重点,他会修行啊,而别人为了一件事情,喔时空不一样,讨论某一个人,他们大家讨论,对他不满,可是这个人,笑一笑,与他的生死没有任何关系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所以啊,业力,它是无量亿劫来的,而体力是今生今世,所以,你真正的只是靠肉体啊,要去拼过那个业力,是没有办法的,那业力来,太强了,习气啊,种子也太强了,为什么老修行的脾气大呢,有的人修行,修行了十年,二十年,他那种顽固、顽强,从他内心深处,就可以看得出来,要改掉那个习惯、习气,叫他不要那个样子,我就偏偏要这样,你要安怎(台语:怎样),不能怎样啊,安怎,就是怎样。接下来啊,这是一个再一次的近代,修行要靠智慧力。

【诠论】此四句偈魏译作:“彼业悉皆无,自心离可取,可取及能取,与彼波浪同。”说那个业,本来就空无自性,悉皆无,为什么悉皆无?无,就是空无自性,自心离可取,你只要放下、放下,自心离可取,只要那个内心,离开那个所执着的对象,所执着的对象本来不存在,那自心就是平静了,所以,修学佛道,那就看什么,看你的内心能够得到几分的宁静,所以宁静来自一颗智慧的心,莫向外求,就是这个道理。说:自心离可取,可取,以及能取,都不可得,与彼波浪同,跟波浪的比喻是相同的。唐译作:“而彼本无起,自心所取离,取、离,就是亦离,自心所执着的观念,亦离,能取及所取,与彼波浪同。”能取以及所取,两个都空无自性,跟波浪的比喻是一样的。【可作参考。】

245页。【受用建立身,是众生现识,于彼现诸业,譬如水波浪。】

受用,就是依报,那么,身呢,是正报,这一句啊,把它颠倒过来,会比较正确,就是建立受用身,建立了依报以及正报,这样你就很清楚,建立了正报与依报,这是一切众生所执着的东西。是众生现识,统统是众生,自心所显现的本识之相,喔,这句太重要了,太~太重要了,这意思就是:你现在看到我相,其实就是你的本心之相,你看到了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也是你的本心之真相,你看到了山河大地,也是本心之相,就是你的本心啊,你看到了鸟、兽、虫、鱼,还是你的本心之相,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仍然是本心之相,为什么?本心之真相,就是空无自性,统统都是空,(未完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(一)01-47目录链接
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
楞伽经 48:到大悟见性那一天,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

楞伽经 49: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;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

楞伽经50: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,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

楞伽经51: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,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